考点6:中药的产地加工
1.中药产地加工的目的:目的是促使鲜药材的干燥,符合医疗应用要求和商品规格,以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藏、运输。最终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质损失少等要求,才能保证药材质量。
2.常用的加工方法
(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加热时间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白芷、川贝母等。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6)干燥:干燥的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等。《中国药典》对干燥方法规定如下: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较高温度 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表示(一般不超过60℃);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少数药材需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 “及时干燥”表示。
考点7: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1.虫蛀。
2.生霉。
3.变色:除自身所含的某些成分化学性质不稳定医 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易分解变质,或在酶的作用下易发生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引起变色外,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不当的加工方法也容易引起药材变色。
4.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也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等。
5.风化:有的矿物药容易风化,失掉结晶水,使药材性状改变,功效发生变化,如芒硝、明矾、胆矾等。
6.自燃:因贮藏不当而致药材自动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7.其他:有些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含有效成分会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如绵马贯众、樟脑、冰片等,这类药材不能久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