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精选复习笔记(2)
药材产地加工常用方法
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或含多量黏液质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车前子、葶苈子等。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等。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白芷、川贝母等。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药材经熏硫后硫化物残留,影响药材的安全性;有些药材熏硫后有效成分大为下降,如白芷等;同时熏硫对环境造成污染,故《中国药典》已不使用该加工方法。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6.揉搓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揉搓,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7.干燥除少数药材,如生姜、地黄、益母草、石斛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传统的干燥方法有晒干、阴干或晾干、烘干等。
皮类中药的性状鉴定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变化特征,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的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lindalemus.com。现分述如下。
(一)形状
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一般描述术语如下。
1.平坦状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
2.弯曲状皮片多向内表面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六点。
(二)表面
1.外表面指皮的外面。
2.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如肉桂呈红棕色,杜仲呈紫褐色,黄柏呈黄色,苦楝皮呈黄白色。有些含油的皮类中药,内表面经刻划,出现油痕,可根据油痕的情况结合气味等,判断该药材的质量,如肉桂、厚朴等。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有的显网状纹理,如椿白皮。
医学全在线会在第一时间更新2016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动态资讯,敬请关注医学全在线官方微信。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