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医院科室轮转(21个月)
(一)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1)内容真实、书写及时:来源于认真而仔细的问诊,全面而细致的体格检查,辩证而客观地分析以及正确、科学地诊断。
(2)格式要规范:病历具有特定的格式,必须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
(3)描述要精练,用词要恰当:要运用规范的汉语和汉字书写病历,要用通用的医学词汇和术语,力求精练、准确,避免使用俚语俗词。
(4)书写要全面:病历各项都应填全,不可遗漏。
2.病历书写的目的
掌握:
(1)疾病诊断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诊断步骤,疾病诊断的正确思维方法。
(2)病历具有临床诊治疾病、教学、科研、法律依据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住院病历的书写
(1)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职业、籍贯、现住址、工作单位、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记录者、可靠程度。
(2)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主诉:字数不超过20个字,应写患者此次就诊主要原因(包括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可分为单主诉和双主诉。
(4)现病史:应与主诉密切相关,包括起病的情况、主要症状的特点、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资料,诊疗经过,一般情况。
(5)既往史:既往治疗经过;预防接种及有无传染病史;有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外伤、手术、输血史;包括系统回顾。
(6)个人史:有无疫区、疫水、毒物接触史,有无烟
酒嗜好,有无冶游史。
(7)月经史(女)、婚育史。
(8)家族史:有无类似病史,有无传染病、遗传性疾病史等,如有死亡者应记录原因和年龄。
(9)体格检查:如实系统而全面地记录体格检查时正常或出现的阳性体征。
(10)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记录相关检查的结果和日期,如在其他医院检查,应注明该医院名称及检查日期。
(11)病情摘要: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的重要阳性和具有重要鉴别意义的阴性结果,提示诊断的依据,使其他医师通过摘要内容能了解基本的病情。
(12)初步诊断。
(13)医师签名。
4.门诊病历的书写
(1)书写要求: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门诊诊断可在初诊或复诊时做出;急诊患者就诊时,应记录就诊时的确切时间;应有医师签全名。
(2)书写内容:封面应详细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婚姻、住址、职业、电话、过敏史、重要检查项目号),就诊日期,主诉,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处理意见及医师签全名。
5.常用医疗文件
(1)首次病程记录:完整住院病历的简要形式,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注明书写日期和时刻。内容包括:①患者一般情况;②病例特点(主要病史;阳性体征及重要阴性体征;与主要疾病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③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④诊疗计划;⑤急危重患者抢救,应详述抢救经过、措施、效果、上级医师诊疗意见以及向患者近亲属、单位告知病情的记录。要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2)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发展变化和诊治过程的全面记录。记录内容要真实,记录要及时,要有分析判断和预见,有计划,有总结,要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前后连贯,不要记成流水账。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护理级别的不同的要求按时记录。
(3)会诊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现有其他科室情况或疑难问题时,需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其内容应包括该医师对患者病史的简述、专科检查所见、对病情的分析及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的意见。
(4)转科记录:转出记录其内容应包括主要病情、诊治经过、转出理由;转入记录应主要写明转科前的病情、转科原因、转入时查体及拟进行的检查项目及治疗意见等。
(5)出院记录:入院及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号及检查号、住院经过、出院诊断、出院时情况及医嘱。
(6)死亡记录:包括病情摘要、住院情况、诊疗经过、病情转危原因及过程、抢救经过、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后诊断;对所有死亡病例,尤其是诊断未明的病例,应努力说服死者家属同意为死者作尸体解剖,并将病理解剖报告放入病历中。
(7)抢救记录: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经过抢救过程后,应如实记录,并应在6小时内完成。
(二)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检查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
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差错的原因)、脉搏(脉率、节律、强弱)、呼吸(类型、频率、深度、节律)、血压(正确的测量方法),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
(3)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常见的意识障碍,精神状态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姿势、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
(4)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瘀斑、蜘蛛痣、
水肿等的辨认及临床意义。
(5)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6)正确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要意义。
2.头、颈部检查
掌握:
(1)头面部的检查顺序(头颅、眼部、耳部、鼻部、口咽部)与方法。
(2)颈部检查:颈部活动情况及外形检查,甲状腺及气管位置检查,颈部静脉怒张及静脉或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
熟悉:正常状态下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胸部检查
掌握:
(1)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
肺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
(2)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并了解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
(3)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正常及病态的胸廓。
(4)肺部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6)心脏各种震颤的临床意义,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界。
(7)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判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杂音的强度分级。
(9)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
4.腹部检查
掌握:腹部检查方法(注意腹部体检正确的顺序:视、听、触、叩,而书写病历时按如下顺序)。
(1)视诊
①腹部外形;②呼吸运动;③腹壁静脉曲张;④蠕动波;⑤皮肤及其它。
(2)听诊
①肠鸣音;②振水音;③血管杂音。
(3)触诊
①触诊方法。
②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压痛点及反跳痛、肿块、肝、胆、脾、肾的触诊。
(4)叩诊
①肝脾叩诊及肾区叩击痛。
②移动性浊音及波动感。
熟悉: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5.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熟悉:
(1)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2)肛门、直肠检查的重要性;肛门指诊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检查体位。
6.神经系统检查
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3)病理反射:锥体束征(巴彬斯基征、欧本海姆征、戈尔登征、夏达克氏征、霍夫曼征、阵挛)。
(4)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布鲁辛斯基征。
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方法(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的检查)。
(三)合理用药基础知识
1.掌握: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用药途径及特点,儿童、老年人生理与用药特点,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事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文件;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有关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及分类、管理规定;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则。
2.熟悉:老年人、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各类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不良反应等,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的监护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解救,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影响因素及注射剂配伍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物制剂特点及临床应用,抗肿瘤辅助药物的合理使用。
3.了解:治疗药物评价原则,药物经济学概述,药物
流行病学概述,药物利用研究方法,新药临床知识,临床营养支持疗法,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