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腧 穴 概 述
腧穴定义: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一)经穴
1.定义: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穴。
2.特点:有具体的穴名;有固定的位置; 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
3.经穴总数:361个
«内经» 约160个
«针灸甲乙经» 349个
«铜人针灸腧穴图经» 354个
«针灸大成» 359个
«针灸逢源» 361个
(二)奇穴
1.定义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
2.特点 :(1)有具体的穴名,可一名一穴,也可一名多穴;
(2)有固定的位置,但分布较分散: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的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
(3)主治范围比较单一,但有特殊疗效;
(4)名为奇穴,实为经穴。
(三)阿是穴
1.定义:是指既无具体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2.特点:(1)无具体名称;(2)无固定位置;(3)分布多在病变附近;(4)以痛为腧;(5)补充经穴和经外奇穴的不足。
二、腧穴的命名
(一)天象地理类
1、以日月星辰命名 如日月、上星、天枢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 如承山、合谷、梁丘、大陵等。
3、以大小水流命名 如曲池、水泉、后溪、照海、经渠等。
4、以交通要冲命名 如水道、太冲、内关、关冲等。
(二)人事物象类
1、以动植物名称命名 如鸠尾、伏兔、犊鼻、鱼际、攒竹等。
2、以建筑居处命名 如曲垣 、天窗 、地仓、玉堂 、内庭、 紫宫、库房、梁门、府舍等。
3、以生活用具命名 如地机、颊车、天鼎、大钟、缺盆等。
4、以人事活动命名 如人迎、百会、归来等。
(三)形态功能类
1、以解剖部位命名 如腕骨、 大椎、巨骨 等。
2、以脏腑功能命名 如魄户、魂门、意舍、心俞 等。
3、以经络阴阳命名 如三阴交、三阳络、阴陵泉、 阳陵泉等。
4、以穴位作用命名 如承泣 、听会、气海 、血海、光明、水分、迎香等。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作用
(一)诊断作用:反映病症、协助诊断。
《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二)治疗作用
1. 邻近作用
是所有腧穴所共有的主治作用特点,即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病症的作用。
2.远道作用
是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所具有的主治作用特点,即这些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病症。
3.整体作用
是某些腧穴所具有的主治作用特点,针灸这些腧穴,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可起到整体性的调制作用,是远道作用的扩大。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手三阴经穴主治规律
经 名 |
本经主病 |
二经相同 |
三经相同 |
手太阴经 |
肺、喉病 |
胸部病 | |
手厥阴经 |
心、胃病 |
神志病 | |
手少阴经 |
心病 |
手三阳经穴主治规律
经 名 |
本经主病 |
二经相同 |
三经相同 |
手阳明经 |
前头、鼻、口齿病 |
眼病、咽喉病、热病 | |
手少阳经 |
侧头、胁肋病 |
耳病 | |
手太阳经 |
后头、肩胛、神志病 |
足三阳经穴主治规律
经 名 |
本经主病 |
二经相同 |
三经相同 |
足阳明经 |
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
神志病、热病 | |
足少阳经 |
侧头、耳病、项、胁肋、胆病 |
眼病 | |
足太阳经 |
后头、项、背腰、肛肠病 |
足三阴经穴主治规律
经 名 |
本经主病 |
二经相同 |
三经相同 |
足太阴经 |
脾胃病 |
腹部病 | |
足厥阴经 |
肝病 |
前阴病 | |
足少阴经 |
肾、肺、咽喉病 |
(二)分部主治规律
任督二脉经穴主治规律
经名 |
本经主病 |
二经相同 |
任脉 |
中风脱证、虚寒、下焦病 |
神志病、脏腑病 |
督脉 |
中风昏迷、热病、头部病 |
头面颈项部经穴主治规律
分 部 |
主 治 |
前头、侧头区 |
眼、鼻病 |
后头区 |
神志 |
项区 |
神志、咽喉、眼、头项病 |
眼区 |
眼病 |
鼻区 |
鼻病 |
颈区 |
舌、咽喉、气管、颈部病 |
胸腹背腰部经穴主治规律
前 |
后 |
主治 |
胸膺部 |
上背部 |
肺、心(上焦病) |
胁腹部 |
下背部 |
肝、胆、脾、胃(中焦病) |
少腹部 |
腰尻部 |
前后阴、肾、肠、膀胱(下焦病) |
第三节 特定穴
特定穴定义: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
一、五腧穴
(一)、定义:五腧穴是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五腧穴 |
比喻 |
经气流注 |
部位 |
“所出为井” |
喻水之源头 |
为经气所出部位 |
分布于指,趾末端 |
“所溜为荥” |
喻水微流 |
为经气流过之处 |
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 |
“所注为输” |
喻水流由浅入深 |
为经气灌注之处 |
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
“所行为经” |
喻水如江河畅通无阻 |
为经气盛行处 |
分布于前臂或胫部 |
“所入为合” |
喻百川汇入湖海 |
为经气充盛入合于脏腑之处 |
分布于肘膝关节附近 |
(二)内容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府少冲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三)五腧穴与五行配属
1.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 |||||
肺(金) |
少商 |
鱼际 |
太渊 |
经渠 |
尺泽 |
肾(水) |
涌泉 |
然谷 |
太溪 |
复溜 |
阴谷 |
肝(木) |
大敦 |
行间 |
太冲 |
中封 |
曲泉 |
心(火) |
少冲 |
少府 |
神门 |
灵道 |
少海 |
脾(土) |
隐白 |
大都 |
太白 |
商丘 |
阴陵泉 |
心包(相火) |
中冲 |
劳宫 |
大陵 |
间使 |
曲泽 |
2.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 |||||
大肠(金) |
商阳 |
二间 |
三间 |
阳溪 |
曲池 |
膀胱(水) |
至阴 |
通谷 |
束骨 |
昆仑 |
委中 |
胆(木) |
窍阴 |
侠溪 |
足临泣 |
阳辅 |
阳陵泉 |
小肠(火) |
少泽 |
前谷 |
后溪 |
阳谷 |
小海 |
胃(土) |
历兑 |
内庭 |
陷谷 |
解溪 |
足三里 |
三焦(相火) |
关冲 |
液门 |
中渚 |
支沟 |
天井 |
(四)临床应用
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按季节因时而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3.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神志昏迷
荥——热病
输——关节痛
经——喘咳
合——六腑病症
二、原穴
(一)定义:原穴是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阴经以输为原”,阳经于输之后另有原穴。
十二原穴歌(合谷阳池与腕骨,关冲丘墟于京骨)
胆出丘墟肝太冲,小肠腕骨是原中,
心出神门原内过,或胃冲阳气不通,
脾出太白肠合谷,肺原本出太渊内,,
膀胱京骨阳池焦,肾出太溪大陵包。
(二)临床应用
1.诊断:“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2.治疗:“五脏有疾也,应取之十二原。”
三、络穴
(一)定义:络脉由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络穴。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个络穴,加任脉、督脉络穴及脾之大络,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歌
肺经列缺胃丰隆,通里心经肾大钟,
支正小肠大偏历,内关包肝蠡沟逢,
飞扬膀胱三焦外,胆是光明别络从,
督脉长强任尾翳,公孙脾络大包同。
(二)临床应用:主治相应络脉病症;
治疗本经病;
治疗其相表里经脉病症;
原络配穴应用。
四、郄穴
(一)定义:郄穴是指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及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总称十六郄穴。
十六郄穴歌
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郄,胃经是梁丘,脾主地机宜,
心须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金门求,肾向水泉觅,
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居,胆经是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维取阳交,阴维筑宾取,阳蹻系跗阳,阴蹻交信毕。
(二)临床应用
1.诊断
2.治疗:(1)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
(2)治疗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治疗急性疼痛。
五、背俞穴
(一)定义:背俞穴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俞穴,均分布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
(二)临床应用:多用于治疗与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治疗与五脏相关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
六、募穴
(一)定义:募穴是指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相近。
十二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中脘兮脾章门,包膻三焦石门穴。
(二)临床应用
1.诊断:观察、触扪(俞)募穴的异常变化,协助诊断其相应脏腑疾病。
2.治疗:多用于对相关脏腑病证的治疗;俞募配穴应用。
七、八会穴
(一)定义: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精气所会聚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二)临床应用:主治其有关病证。
八、八脉交会穴
(一)定义:八脉交会穴是指四肢部(12经脉)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经穴。分别位于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二)临床应用:治疗其本经病证
治其所通的奇经病证。
配穴应用:远近配穴(配头身部腧穴)
上下配穴(上下八脉交会穴配合应用)
九、下合穴
(一)定义: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均在膝关节以下或附近。
(二)内容: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就是其本经合穴,而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小肠的下合穴(下巨虚)均在胃经,三焦的下合穴(委阳)在膀胱经。
(三)临床应用:是治疗六腑病的重要穴位。
十、交会穴
(一)定义: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
(二)临床应用:即能治疗其所属经脉的病证,又能治疗其相交会经脉的病证。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一、体表标志定位法
(一)固定标志定位
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和骨节凸起、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取穴的方法。
(二)活动标志定位
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二、骨度分寸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一)注释
天突: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歧骨:胸剑联合。
完骨:乳突。
横骨上廉 :耻骨联合上缘。
季胁:此指第十一肋端下方。
髀枢:指股骨大转子高点。
内辅骨上廉 :指股骨内侧髁。
内辅骨下廉:指胫骨内侧髁。
膝中:前平髌骨下缘,后平腘横纹。
(二)常用骨度表
部位 |
起止点 |
折量寸 |
度量法 |
|||
头 部 |
前发际至后发际 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至大椎 眉心至前发际 大椎穴至后发际 前额两发角之间 耳后两完骨之间 |
12寸 18寸 3寸 3寸 9寸 9寸 |
直 直 直 直 横 横 |
两个18 3+12+3=18 9+9=18 |
||
胸 腹 部 |
天突至歧骨 歧骨至脐中 脐中至横骨上廉 两乳头之间 腋窝顶点至11肋短游离点(章门) |
9寸 8寸 5寸 8寸 12寸 |
直 直 直 横 |
5-(9-8)+8=12 |
||
背 腰 部 |
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 大椎以下至尾骶 |
6寸 21椎 |
横 直 |
|||
身 侧 部 |
腋以下至季胁 季胁以下至髀枢 |
12寸 9寸 |
直 直 |
|||
上 肢 部 |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肘横纹至腕横纹 |
9寸 12寸 |
直 直 |
|||
下 肢 部 |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 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 髀枢至膝中 膝中至外踝尖 外踝尖至足底 |
18寸 13寸 19寸 16寸 3寸 |
直 直 直 直 直 |
18+13=31 19+16=35 |
三、手指比量法
(一)直指寸(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该法与骨度分寸相比偏长,仅用于小腿部和下腹部取穴的直量。
(二)横指寸
1.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
2.一夫法(横指同身寸):以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为3寸。用于上下肢、下腹部的直量和背部的横量。
更多中医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