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免疫耐受 |
1.概述 |
免疫耐受的概念与分类 |
2.免疫耐受与临床 |
(1)建立免疫耐受 | |
(2)打破免疫耐受 | ||
十三、抗感染免疫 |
1.概述 |
感染免疫基本概念 |
2.抗感染免疫的效应机制 |
(1)抗感染固有免疫 | |
(2)抗感染适应性免疫 | ||
3.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
(1)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 |
十四、超敏反应 |
1.概述 |
(1)超敏反应的概念 |
(2)超敏反应的分型 | ||
2.Ⅰ型超敏反应 |
(1)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 |
(2)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变应素和效应细胞 | ||
(3)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
(4)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
(5)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 ||
3.Ⅱ型超敏反应 |
(1)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
(2)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
4.Ⅲ型超敏反应 |
(1)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
(2)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
5.Ⅳ型超敏反应 |
(1)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
(2)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
十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1.概述 |
自身抗原、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
2.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
(1)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 |
|
(2)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 |
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
(1)隐蔽抗原的释放 | |
|
(2)自身抗原的改变 | |
|
(3)分子模拟 | |
|
(4)表位扩展 | |
|
(5)免疫调节异常 | |
|
(6)遗传易感性改变 | |
4.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
(1)常规治疗 医学.全.在.线,提供. | |
(2)免疫与生物治疗 | ||
十六、免疫缺陷病 |
1.概述 |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
(2)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 ||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1)B细胞缺陷相关疾病 | |
(2)T细胞缺陷相关疾病 | ||
(3)联合免疫缺陷病 | ||
(4)吞噬细胞缺陷相关疾病 | ||
(5)补体系统缺陷相关疾病 | ||
|
(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
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2)其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
十七、肿瘤免疫 |
1.肿瘤抗原 |
(1)肿瘤抗原的概念 |
(2)肿瘤抗原的分类 | ||
2.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 |
(1)抗肿瘤固有免疫 | |
|
(2)抗肿瘤适应性免疫 | |
3.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
(1)下调抗原表达 | |
|
(2)上调免疫抑制性因子 | |
|
(3)诱导免疫抑制性细胞 | |
4.肿瘤的免疫防治 |
(1)肿瘤的免疫预防 | |
(2)肿瘤的免疫治疗 | ||
十八、移植免疫 |
1.基本概念 |
(1)自体移植、同种异基因移植、异种移植 |
(2)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
2.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
(1)类型 | |
|
(2)机制 | |
3.抗移植排斥临床策略 |
(1)组织配型 | |
|
(2)免疫抑制 | |
|
(3)诱导耐受 | |
|
1.抗原-抗体反应相关检测技术 |
(1)血凝抑制 |
|
(2)免疫荧光 | |
|
(3)放射免疫 | |
|
(4)酶免疫(ELISA) | |
|
(5)免疫组化 | |
|
(6)免疫沉淀 | |
|
(7)免疫印迹 | |
3.免疫细胞的检测技术 |
(1)流式细胞术 | |
(2)增殖试验 | ||
(3)细胞毒试验 | ||
(4)细胞凋亡检测 | ||
(5)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检测 | ||
二十、免疫学防治 |
1.免疫预防 |
(1)人工主动免疫(预防性疫苗) |
(2)人工被动免疫 | ||
(3)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常用疫苗及程序 | ||
|
2.免疫治疗 |
(1)基于抗体的治疗策略 |
|
(2)细胞免疫治疗 | |
|
(3)细胞因子治疗 | |
|
(4)免疫增强与抑制策略 |
更多 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