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本站测试中,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常来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医药考试 |医学图谱 |在线动画 |
 |视频下载 |医学课件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医学商城 |医学新知 |
 |医学英语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载中...
加载中...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药考试 >>   >> 学习指导 >> 文章正文
  常见中医疾病病历辩证分析           ★★★ 【字体:
常见中医疾病病历辩证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5-30

 

                 辩      证
心悸
(气阴不足)
  病因:劳逸失调。病机:过劳耗伤,致心气阴不足,心脉失养,则心慌。气虚则见气短,乏力,口干,舌质淡红,脉细数,为气阴虚之象。综观病人,属虚证,气阴不足,病位在心。
水饮凌心,气滞血瘀
患者以“心慌、气短,颜面双下肢肿”为特征,当属于中医“心悸”之范畴。
本病病因:久病体虚,年老脏衰;病机为:年老久病,阳气不足,不能运化水湿,水液不循常道,泛溢肌肤,则见颜面双下肢浮肿;水饮上凌心肺,则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咯白沫痰;水湿内停,阴盛阳虚,则乏力嗜睡;脾失健运则纳差;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则尿少;水液内停,气滞血瘀则口唇爪甲发绀;舌脉均为心脾虚之症。病性本虚(气阳虚)标实(水停、气滞、血瘀)。病位在心、脾、肾。
综上所述,本病当辨为心悸,怔属水饮凌心,气滞血瘀。
心悸痰热扰心
患者以“阵发性胸闷、心慌、气短四年,加重1天”为主诉入院,当属于中医“心悸”之范畴。
本病病因:中年男性,病机为饮食失节,损伤脾胃,生湿生痰,湿痰郁热,气机不利,心脉失养,故胸闷、心慌、易疲劳。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属于痰热阻滞之象。病机为痰热阻滞心脉,病位在脾、心。综上所述,本病当辨为“心悸”之痰热扰心型。
中医治以健脾清热、利湿化痰, 方用温胆汤加减,方药如下:
竹茹10g       枳实6g       清半夏10g     陈皮15g
茯苓15g       厚扑10g      生甘草10g   
4剂  水煎服  每日一剂


胸痹
之心气虚,(心气虚,痰瘀阻滞)
老年女性,调理失宜。病机:老年体虚,调理失当,心气不足。饮食失宜,运化失常,气机不畅,痰瘀阻滞。舌脉也为痰瘀阻滞之象。病性本虚(心气虚)标实(心气虚,痰瘀阻滞)。病位:在心。
胸痹之气虚、痰瘀型
患者以“胸闷痛,乏力、纳可,口干,眠差,舌淡暗红,苔白腻,脉沉细。”为特征,故诊断为“胸痹”。
本病病因:老年女性,饮食失宜。病机: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湿停滞,凝聚成痰,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痰瘀交结,痹阻心脉,心胸痹阻,兼心气虚,共致胸闷、舌脉也为气虚兼痰瘀之象。病性本虚(心脾气虚)标实(痰浊、瘀血)。病位:在心、脾、肺。 综上所述,本病为胸痹之气虚、痰瘀型。
胸痹之心脾两虚,痰瘀交阻型
1、患者以“胸闷、气短,心慌。乏力,纳呆,眠差,多梦,舌暗红,苔白腻,脉沉涩。。”为特征,当属中医“ 胸痹”范畴。
病因:老年女性,调理失宜。病机::“肥人多湿”,又过食肥甘,伤及脾胃,共致痰浊内盛。痰阻气机,气滞血瘀,痰瘀交结,痹阻心脉则胸闷、心慌、气短。心脉失濡,心神不宁则眠差、多梦。舌暗红,苔白腻,脉沉涩均属气虚,痰瘀交阻之象。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标实为痰浊、血瘀。病位在心,脾。病情较重。
综上所述,本病诊断为胸痹之心脾两虚,痰瘀交阻型。
2、中医:患者以“发作性胸痛、气短,舌淡暗红,苔白腻,脉沉结,体胖。”为特征,当属中医“ 胸痹”范畴。
病因为老年,饮食失调。病机为心脾两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痹阻心脉,则胸痛、气短,水湿不得正常运化、输布,外溢肌肤,故见肢体水肿。“病久必瘀”,瘀阻脉络,故见肩背肢体疼痛。舌淡暗红,苔白腻,脉沉结均属心脾两虚、痰浊瘀血内阻之象。病性为虚(心脾两虚)、实(痰瘀内阻),病位在心脾。
综上所述,本病诊断为胸痹之心脾两虚,痰浊瘀阻虚型。
中汤药以补益心脾、化痰通络治法,方用二陈汤加减:
      清半夏10g    陈皮12g     茯苓15g     枳实15g
      太子参12g    白檀香10g   龙骨20      牡蛎20g
      柏子仁20g    酸枣仁10g   甘草6g      丹参20g
              3付(13-14/6)水煎服

胸痹之心气虚、心脉痹阻
患者以“胸前区压榨性痛,伴气短,大汗出,头晕,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为特征,故诊断为“胸痹”。
本病病因:老年男性,调理失宜。病机:老年体虚,调理失当,心气不足。心气虚运血无力,气滞血瘀,心胸痹阻,故见胸闷、气短,劳而加重。舌脉也为气虚血瘀之象。病性本虚(心气虚)标实(心脉瘀阻)。病位:在心。
综上所述,本病为。
胸痹”气阴两虚,血瘀脉阻型
患者以“发作性胸闷、气短,乏力,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为特征,当属于中医“胸痹”之范畴。
本病病因:感染外邪。病机为:感受外邪,邪传入里,致气阴两伤,心脉失养,则胸闷、气短,气阴不足,脏腑失于濡润,故乏力。“久病必瘀”,舌脉均为气阴不足,气滞血瘀之象。病性本虚(气阴两虚)标实(气滞血瘀)。病位在心。
综上所述,本病当辨为“胸痹”气阴两虚,血瘀脉阻型。
中医治则益气活血,豁痰化瘀 。如下:
      清半夏10g   陈皮10g        枳壳10g      黄连8g
云苓15g     砂仁 3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生甘草6g    柏子仁20g       夜交藤30g    
胸痹”之气虚血瘀 痰热互结型
患者以“心前区憋闷,头晕,中等体力活动受限。舌质暗淡,苔薄黄腻,脉沉涩。”为特征,当属于中医“胸痹”范畴。
本病病因:久病体虚,调理失宜;病机为久病心脾受损,脾胃健运失司,津液不得输布而内停,日久化热,灼津成痰,痰热壅塞,阻滞脉络,气机不畅,气虚血瘀,痰瘀交结,胸脉痹阻,故见胸闷,气短。痰湿上扰,故伴头晕。舌脉均示气虚血瘀 痰热互结之象。病性为虚实兼见,病位在心、脾。病情复杂,预后一般。
综上所述,本病当属“胸痹”之气虚血瘀 痰热互结型。
胸痹之脾气虚 痰热瘀阻型
患者以“头晕,伴胸闷、气短,中等体力活动不受限,乏力,纳差,眠差,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细。”为特征,故属眩晕。
病因:老年体虚,调理失当。病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循经上扰,清窍不利,故头晕。痰浊痹阻心络,则胸闷、气短,气虚失养,则见气短,乏力;心神受扰故见眠差;“病久必瘀”,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细也为气虚,痰瘀痹阻之象。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气虚为本,以痰瘀痹阻为标,病位在心、脾。
综上所述:本病属胸痹脾气虚 痰热瘀阻型。
中医治则,补气健脾,活血化痰,方用半下白术天麻汤加减,用药如下:
清半夏10g    云苓20g    陈皮10g    黄连6g
白蒺藜15g    白术15g    厚朴10g    砂仁5g     甘草5g
胸痹之气滞心胸
患者以“胸闷、心慌、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结代”为特征,故诊断为“胸痹”。
本病病因:老年女性,饮食失宜,情志失调。病机: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得疏布,聚而为痰,痰瘀交结,气血不畅,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兼心气虚,共致胸闷、舌脉也为气虚兼痰瘀之象。病性本虚(心脾气虚)标实(气滞、痰浊)。病位:在心、肝、脾。综上所述,本病为胸痹之气滞心胸。
中医以为疏肝理气,和血通脉法,中汤药具体如下:
柴胡10克    香附10克   川芎10克    陈皮10克 
炙甘草10克  郁金10克   枳壳6克     芍药10克          
清半夏10克
             

 


眩晕
眩晕之心脾气虚、痰瘀中阻型
患者以“头晕,伴胸闷、气短,乏力,舌质淡暗,苔根白腻,脉滑。”为特征,故属眩晕。
病因:先天不足,又调理失当。病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循经上扰,清窍不利,故头晕。痰浊痹阻心络,则胸闷、气短,气虚失养,则见气短,乏力;心神受扰故见眠差;“病久必瘀”,舌质淡暗,苔根白腻,脉滑也为气虚,痰瘀痹阻之象。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气虚为本,以痰瘀痹阻为标,病位在心、脾。
综上所述:本病属眩晕之心脾气虚、痰瘀中阻型

中风
中经络之痰瘀阻络
患者以“左半身及颜面麻木,活动尚可。舌淡,苔薄黄,脉弦细涩。”为特征,当属中医“中风 中经络”、
病因:年老体弱,气虚血弱,加之平素脾胃虚弱。病机:脾湿运化,痰浊内生,痰阻气机,气滞血瘀。痰淤互结,壅滞经脉,肌肤失养发为左半身及颜面麻木;络脉空虚,气血虚弱,故而舌淡,苔薄黄,脉弦细涩。病性:本虚表实。病位在心肝脾。
 综上所述,本病属“中风、中经络”的痰淤阻络型。
中药给予化痰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用药如下:
半夏10g     白术20g     天麻10g     茯苓15g
      橘红12g      川芎10g     赤芍12g    地龙10g
      血竭6g       山楂15g     甘草6g   
3付  水煎服 (9-11/7)
患者以“言语蹇涩伴头昏”为特征入院,当属中医“中风”范畴,因患者神志清楚,故为中风之中经络。
综上所述,本病诊断为中风之中经络,证属肝阳暴亢、风阳上扰型。

病因为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轻窍。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属肝阳暴亢、风阳上扰之象。病性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病位在心、脑、肝、与脾有关。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中医以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为原则,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方药如下:
  当归尾 10克    地龙 6克     川芎 10克      桃仁 10克  
赤芍  10克     红花 6克     生黄芪 20克    钩藤 10克

厥症
厥症之(脾胃气虚、痰热瘀阻)型
患者以“意识模糊,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特征,故诊断为厥症。
病因:老年男性,病久耗伤。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致痰热内生,上扰清窍、内阻经络,故出现意识模糊,肢体不遂,舌脉为湿热瘀阻之象。病性属虚实夹杂(脾胃虚为本,湿热瘀阻为标)。病位:在心、脾。
综上所述,本病为厥症之(脾胃气虚、痰热瘀阻)型。
哮证
哮证之痰湿壅滞, 脾肺肾虚型
患者以“反复气短而喘,喉间哮鸣音,伴心慌,舌淡胖,苔白腻,脉数。”为特征,当属于中医“哮证”之范畴。
本病病因:老年女性,调理失宜。兼久病耗伤,肺脾肾三脏气虚。外邪趁虚而入。病机:肺脾肾气虚,水湿不得正化,聚而成饮,停于肺与胁间。复感外邪,引动宿疾,肺失宣降,故见气短而喘、不能平卧、咯痰,邪扰心神,故见心慌、眠差,舌淡胖,苔白腻,脉数均为痰湿壅阻之象。病性:本虚(肺脾肾气虚),标实(痰湿壅滞)。病位:在心,与肺脾肾有关。本病病情复杂,预后不良。
综上所述:本病当辨为哮证之痰湿壅滞, 脾肺肾虚型

水肿
气虚血瘀,水饮凌心
中医:患者以“反复心慌、胸闷、气短10年余加重伴全身水肿15天”为主诉入院,当属中医“水肿”范畴。
患者久病气虚,又感风邪,肺气失宣,痰浊壅肺,则咳嗽,咯痰;痰阻经络,心血瘀阻,胸阳不展,故胸闷、气短、口唇发青;久病气虚,故动则加重;肺脾心肾虚,运化水湿功能失健,水湿泛溢肌肤,则颜面及下肢肿胀;水饮凌心,则心慌;气虚则纳差乏力。舌脉为气虚、痰浊、水饮、心血瘀阻之象。病性:本虚(气虚),标实(水饮、痰浊、血瘀)。病位:在心、肾、肺、脾。
综上所述:本病当辨为水肿:气虚血瘀,水饮凌心

腰痛(湿热腰痛)
中医:患者以“间段性腰痛1周,加重2日”为主诉入院,当属中医1、腰痛2、癃闭范畴。
患者年近七旬,素体较虚,加之外感,饮食不节,酿生湿热,湿热不解,下注膀胱,且湿热素盛,肾热下移膀胱。膀胱湿热阻滞,气化不利而为癃闭。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均属于膀胱湿热内阻之象。病位在膀胱,但与三焦、肺、肾、脾密切相。病性多虚,预后欠佳。


血证喘症患者以“胸闷、气短、气喘反复发作6年, 呕吐咖啡样物3天”入院。当属中医之血证。患者年老脾胃虚衰,失其健运统摄之职,血液妄行,故吐血,便血。脾胃虚衰而出现身困乏力,气短心慌。气喘、气短,为年老体弱,肾不纳气,故辨为喘症。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加载中....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的资料
    基本操作技能
    急诊操作
    体格检查中常见问答
    考试经验5
    考试经验4
    考试经验3
    考试经验2
    考试经验1
    基本技能操作
    加载中....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