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题干: 第一站:病案书写(60分钟) 李××,男,45岁,职员,2002—02—12初诊。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三年,半年前因丧偶一直郁郁寡欢,近五个月来反复肝区胀痛,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部位走窜不定,因工作忙,未予诊治。近二周来肝区胀痛加重,伴乏力,饮食减少,嗳气频作,遂来就诊。查见:T:36℃, P:80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神志清,体态偏瘦,舌质淡红,苔薄,脉弦。肝肋下2Cm,质中光滑,轻压痛,肝区叩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sAg(+)。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75IU∕L(0—60 IU∕L), 谷草转氨酶(AST)62 IU∕L(0—50 IU∕L),总胆红素(SB)正常。
反复肝区胀痛5个月,加重二周。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近来因情志刺激,肝气失于条达,阻于胁络,而成胁痛。气属无形,时聚时散,聚散无常,故疼痛走窜不定。情志变化与气之郁结关系密切,故疼痛随情志变化而有所增减。肝气横逆,易犯脾胃,故食少嗳气。脉弦为肝郁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1、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三年。 2、有肝区胀痛、乏力、饮食减少症状。 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75IU∕L,谷草转氨酶(AST)62 IU∕L, 总胆红素(SB)正常。HBsAg(+)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胁痛—肝气郁结 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6g 香附9g 枳壳9g 陈皮6g 川芎12g 白芍15g 垂盆草15g 郁金12g 青皮9g 甘草3g
09题干: 第一站:病案书写(60分钟) 曹××,女,38,干部,2002—03—19初诊。平素嗜好高粱厚味,今中午在酒店暴饮暴食后三小时出现腹痛,开始时疼痛主要在上腹部,后逐渐转移至右上腹,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刻下右上腹疼痛2小时,发热,伴纳呆,口苦,恶心呕吐,溲黄,遂来诊。查见:T:39℃ P:96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神志清,体态偏胖,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右上腹胆囊区明显触痛和肌卫,莫菲氏征(+),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3×10∕L,N:90%。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正常。
主诉:右上腹疼痛2小时,伴纳呆,口苦,恶心呕吐。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平素嗜好高粱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内生湿热,蕴结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导致胁痛。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故口苦纳呆,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故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均是肝胆湿热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1、发病前有暴饮暴食史。 2、右上腹疼痛,有疼痛发射至右肩背部,发热,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尿黄。 3、体检:右上腹胆囊区明显触痛和肌卫,莫菲氏征(+)。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3×10∕L,N:90%。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正常。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胁痛—肝胆湿热 西医诊断:胆囊炎 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3g 山栀12g 黄芩12g 木通3g 车前子包30g 泽泻15g 郁金12g 青皮9g 茵陈30g 黄柏15g 金钱草15g 六曲9g 水煎服
11题干: 第一站:病案书写(60分钟) 黄××,男,52岁,职员,2002—03—22初诊。发现HBsAg阳性史十年,因无不适症状,故未作进一步检查。一个月前因与邻居吵架后出现肝区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未予诊治。近一周来上述症状加重,且自觉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遂来诊。查见:T:36.5 ℃ P:72次∕分,R:18次∕分,Bp:120∕70mmHg。神志清,中等体形,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肝区叩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52IU∕L(0—60 IU∕L), 谷草转氨酶(AST)128 IU∕L(0—50 IU∕L),总胆红素(SB)16umoI∕L(3.4—22 umoI∕L.)。HBVM(乙肝病原学检查):HBsAg(+),HBeAg(+),抗HBc(+),B超:慢性肝损。
主诉:胁痛一个月,加重二周。 辨病辨证依据:年老体虚,精血亏损,肝阴不足,又兼肝郁化热,耗伤肝阴,不能濡养肝络,故而胁痛。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为阴虚胁痛之特征,阴虚易生内热,故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精血亏虚,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肝木乘土,脾失健运,四肢筋骨失于濡养,故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1、发现HBsAg阳性史十年。 2、胁痛,乏力,头晕目眩,心烦,口干咽燥。 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52IU∕L(0—60 IU∕L), 谷草转氨酶(AST)128 IU∕L(0—50 IU∕L),总胆红素(SB)16umoI∕L(3.4—22 umoI∕L.)。 4、HBVM(乙肝病原学检查):HBsAg(+),HBeAg(+),抗HBc(+)。 5、B超:肝损。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胁痛—肝阴不足 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则: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为主方 生地15g 杞子15g 北沙参15g 麦冬9g 当归9g 川楝子12g 山栀9g 女贞子15g 黄精15g 麦芽15g 酸枣仁15g 水煎服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