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本站测试中,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常来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医药考试 |医学图谱 |在线动画 |
 |视频下载 |医学课件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医学商城 |医学新知 |
 |医学英语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载中...
加载中...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药考试 >>   >> 学习指导 >> 文章正文
  体格检查3           ★★★ 【字体:
体格检查3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7-9

 

六、腹 部


     腹部主要由腹壁、腹腔和腹腔内脏器组成。腹部范围上起膈,下至骨盆,腹部上以两侧肋弓下缘和胸骨剑突与胸部为界,下至两侧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前面和侧面由腹壁组成,后面为脊柱和腰肌。腹部检查应用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四种方法,尤以触诊最为重要。


     (一)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为了正确描写体征的部位和范围,常借助于腹部的天然体表标志人为地画线将腹部划分为几个区。


    1.腹部体表标志 常用腹部体表标志如下:


    1)肋弓下缘 由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弓,肋弓下缘是腹部体表的上界。


    2)胸骨剑突 是腹部体表的上界。


    3)腹上角 两侧肋弓的交角。


    4)脐 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间。


    5)骼前上棘 是骼嵴前方突出点,是腹部九区法的标志和骨髓穿刺的部位。


    6)腹直肌外缘 相当于锁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


    7)腹中线(腹白线) 为胸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


    8)腹股沟韧带 是腹部体表的下界。


    9)耻骨联合 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共同组成腹部体表下界。


   10)肋脊角 两侧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
    2.腹部分区 目前常用以下分法:


    (1)四区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
    (2)九区法 由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为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为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划分为井字形九区。即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脐部)和下腹部(耻骨上部)。


     (二)检查方法与内容


    1.视诊 进行腹部视诊前,嘱被检查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腹部(从肋弓下缘、剑突至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室内必须温暖,光线要充足,最好利用自然光线,因为在灯光下常不能辨别皮肤的某些变化,如皮肤黄染等。光源应从头部或侧面射来,这样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隆起、凹陷、蠕动和搏动。检查者应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自上而下进行全面观察,有时检查者需要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细小征象。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和腹壁皮肤等。


    1)腹部外形 应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


    (1)正常腹部外形 在发育营养良好的青壮年和运动员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全腹膨隆 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隆凸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全腹膨隆。


    全腹膨隆时,常需测量腹围,观察膨隆程度和变化。测量方法是让被检查者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所测得周长即为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3)局部膨隆 腹腔内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包块、胃或肠曲胀气,局限性积液、腹壁上肿物等在病变处可见前腹壁局部隆起,称为局部膨隆。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或体位而移动、有无搏动等。


    (4)全腹凹陷 仰卧位时见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凹陷。


    (5)局部凹陷 较少见,可见于腹壁疝(白线疝、脐疝、腹股沟疝或切口疝)和手术后腹壁瘢痕。


    2.呼吸运动 正常人腹壁随呼吸上下起伏,即为腹式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 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一般不能看见,在较消瘦或皮肤白皙的人常隐约可见。


    4.腹壁皮肤 腹壁皮肤检查包括有无皮疹,色素沉着,腹纹和瘢痕等。并描写其所在部位。


    2.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腹部触诊,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作张口平静腹式呼吸,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检查者应位于其右侧,检查时手掌应保持温暖。触诊一般先从健康部位或从左下腹部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左后右,逐步移向病变区域。并注意病变区与健康区进行比较,边检查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应给以安慰和解释,亦可边触诊边与其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以完成检查。


    1)触诊方法


    (1)浅部触诊 检查者将右手轻轻放在被检查者的腹部,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


    (2)深部触诊 可用手指掌面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深部。深部触诊应使腹壁压陷至少达2cm。当被检查者腹壁较厚或检查者力气较小时,可用左手置于右手背部,两手重叠同时用力加压触诊。


    ①深部滑行触诊:检查者以并拢的右手食、中、无名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内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脏器或包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探知脏器或包块的形态和大小。


    ②双手触诊:检查者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腰部,并将检查部位推向右手方向,这样除可起固定作用外,同时又使被检查脏器或包块更接近体表,以利于右手触诊。


    ③深压触诊:用右手的示、中指逐渐深压,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④冲击触诊:又称浮沉触诊法。检查时右手第2~4指并拢,并弯曲成70~90角度,置放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冲击动作,使腹水在脏器表面暂时移去,脏器随之浮起,在冲击时即会出现腹腔内脏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觉,这种方法一般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腹腔包块的触诊。


    2)触诊内容


   (1)腹壁触诊


    ①腹壁紧张度: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为腹壁柔软。腹部病变者,全腹腹壁紧张度增加或局部腹壁紧张度增加,甚至出现板样强直。


    ②充盈的腹壁静脉检查:有的被检查者腹壁静脉充盈或曲张,此时应检查静脉血的流向。


    检查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应选择一段上下走行,没有分支的静脉,检查者将一手的示指和中指并拢紧压在该段静脉上,然后将一手指沿静脉向外推移,使两手指间一段血管缺血坍陷,至一定距离后,放松这一手指,另一指仍紧压不动,如这一段挤空静脉很快充盈,则血流方向是从放松的一端流向紧压手指一端。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看静脉充盈速度,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③压痛和反跳痛:正常人腹部触压时不引起疼痛,重压时仅有一种压迫感。真正的压痛多来自腹壁和腹腔内病变。检查者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仍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的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反跳痛是腹腔内脏器的炎症已累及腹膜壁层的征象,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牵拉而引起剧烈疼痛。


    (2)脏器触诊


    ①肝脏触诊:可采用单手触诊法、双手触诊法和钩指触诊法。单手触诊法:检查者将右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上腹部,中间三指并拢,掌指关节和腕关节自然伸直,使示指的桡侧缘面向肋缘,或示指与中指的指端指向肋缘,自脐水平线或估计肝下缘的下方开始触诊,自下而上与被检查者的腹式呼吸动作密切配合,呼吸时腹壁松弛下陷,右手手指及时向腹深部加压,吸气时被检查者腹壁隆起,手指向肋缘方向探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方向移动,直到触到肝下缘或肋缘为止。双手触诊法:检查者的右手位置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托住患者的右后腰,左手拇指置于右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而下移,并限制了右下胸在吸气时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触诊时,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二至第五指屈曲呈钩状,嘱被检查者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运动,检查者手指随吸气而更进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手指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肝脏触诊的内容有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和边缘状况、压痛、搏动、摩擦感、震颤。正常成人的肝脏质地柔软、触之如噘起之口唇,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且厚薄一致,无压痛、搏动、摩擦感和震颤。


    ②脾脏触诊: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仰卧位时被检查者双腿屈曲,取右侧卧位时,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检查者触诊手法与肝脏触诊手法大致相同,常用单手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或钩指触诊法,所不同的是双手触诊法时,检查者的左手绕过被检查者的腹前方,手掌置于左后腰,四指自然并拢,触诊的右手平放于髂嵴连线的左侧前腹壁上,手指与左季肋缘垂直,先沿左锁骨中线逐渐向左季肋缘触摸,如未触到,可再沿左腋前线或左胸骨旁线进行检查。钩指触诊法:检查者位于其左肩附近,面向其足部,检查者右手的第2至第5指屈曲成钩状,对着左季肋缘迎触下移的脾下缘。


    正常情况下脾不能触及。内脏下垂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时膈下降,可使脾向下移位。除此以外能触到脾脏则提示脾肿大。


    触及脾脏时要注意其大小、质地、表面、压痛和摩擦感等。


    脾肿大的描述:临床实际中,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巨脾。


    ③胆囊触诊:可用单手滑行触诊法或钩指触诊法检查。


    检查者将左手拇指指腹勾压于被检查者右肋下胆囊点处,其余四指平放于右胸壁,然后嘱被检查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手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征阳性,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Murphy征阳性。


    ④肾脏触诊:检查肾脏一般采用双手触诊法,被检查者可取平卧位或立位。卧位时,触诊右肾,嘱其两腿屈曲,并做较深呼吸,检查者立于其右侧,以左手掌托住其右腰部,并向上推动,右手掌平放在上腹部腹直肌外缘,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而稍横向。当被检查者吸气时,若能触到光滑圆钝的脏器可能为右肾下极。若用双手夹持肾下极,被检查者常有酸痛或类似恶心的不适感。触诊左肾时,左手越过被检查者前方而托住左腰部,右手掌平放于其左腹直肌外缘,依前法双手触诊左肾。如卧位未触及肾,还可让被检查者站立床旁,检查者位于其侧面作双手触诊。


    ④膀胱触诊:正常膀胱空虚时不易触及,只有当积尿、充盈胀大时才可能触及。检查时一般采用单手滑行触诊法。被检查者取仰卧屈膝位,检查者用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触摸。


    ⑥腹部包块触诊:除以上主要脏器触诊外,腹部还可能触及一些包块。包括肿大或移位的脏器,炎症包块,囊肿,肿大淋巴结以及肿瘤肿块,肠内粪块等。应注意鉴别,鉴别时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质地、移动度和有无搏动。
    3.叩诊


    1)腹部叩诊音 一般采用间接叩诊法较为可靠。正常情况下,腹部叩诊除肝、脾所在部位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呈鼓音。


    2)肝及胆囊叩诊 用间接叩诊法确定肝上界时,一般都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当由清音转浊音时,即为肝上界,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称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正常人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为第5肋间,右腋中线为第7肋间,右肩胛线为第10肋间。肝下界与胃、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确定。正常人在右锁骨中线上肝上下径之间距离为9~11cm。


    肝区叩击痛的检查方法,是检查者将左手掌平置于右胸下部,右手握拳,叩击在左手手背上。正常人肝脏无叩击痛,而在肝炎、肝脓肿者肝区可有叩击痛。


    胆囊位于深处,临床上不能用叩诊检查其大小,仅能检查胆囊区有无叩击痛,有叩击痛时,是胆囊炎的重要体征。


    3)脾脏叩诊 如同肝叩诊一样采用间接叩诊法。在左腋中线上,上肺区向下叩诊,由清音转为实音,即为脾所在。


    4)胃泡鼓音区叩诊 胃泡鼓音区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约呈半圆形,为胃底穹隆含气所致。检查时在左锁骨中线前胸下部,自上而下作间接叩诊,由肺区清音变为鼓音,即为胃泡鼓音区的上界,再作水平方向叩诊鼓音区大小。


    5)肾脏叩诊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将左手掌平放于肋脊角处,右手握拳用尺侧以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6)膀胱叩诊 当膀胱触诊不满意时,可用叩诊来判断膀胱膨胀的程度。一般由脐水平线叩向耻骨联合。如发现由鼓音转浊音,且浊音区一直延续到耻骨联合上缘,并隐没于其后,呈圆形浊音区,则可能为胀大的膀胱。


    4.听诊 听诊时被检查者取平卧位,检查者将已温暖的听诊器的胸件置腹壁上,有步骤地在腹部进行全面听诊,听诊主要内容有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摩擦音及妊娠5个月以上的胎儿心音。


    1)肠鸣音 肠鸣音的听诊应在触诊、叩诊前进行,可以避免外加因素的刺激使肠蠕动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4~5次,其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只有靠医生的经验来判定是否正常。肠鸣音每分钟达10次以上,音调高亢响亮,称肠鸣音活跃或亢进,如肠鸣音高亢呈叮当金属声,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若持续听诊3~5分钟内,未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多见于麻痹性肠梗阻。


    2)振水音 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用一耳凑近上腹部,或用听诊器胸件置于上腹部,然后用稍弯曲的右手指连续而迅速地冲击其上腹部,如能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即为振水音。


    3)血管杂音 腹部血管杂音对诊断某些疾病有一定作用,听诊中不应忽视。血管杂音有动脉性和静脉性杂音。动脉性杂音的听诊主要在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处进行。


    静脉性杂音为连续的嗡鸣声或“潺潺”声,无收缩期与舒张期性质。常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尤其是腹壁静脉曲张严重处。此音提示门静脉高压时的侧支循环形成。4)摩擦音 正常人腹部听诊不应听到摩擦音。若闻摩擦音应注意其相关的病变。

七、肛门、直肠、外生殖器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的检查是全身体检的一部分,对有指征的被检查者应说明检查目的、步骤、重要性,及可能的不适,以得到其配合。检查时应动作轻柔,仅露出检查部位,其余部位尽量遮盖好。


    对女性作检查时,必须有女医务人员伴同。


(一)检查方法与内容


    1.肛门、直肠 肛门与直肠的检查常能发现很多临床体征,但往往因不够重视而忽略,造成漏诊。


    1)体位 检查时可根据被检查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体位。如左侧卧位、膝胸位、截石位。


    2)视诊 正常肛门周围皮肤颜色较深,皱褶呈放射状。首先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瘘口或肿块等。检查者用二拇指按肛门两侧,并将其分开,使肛口外翻,可显露肛裂或痔。嘱被检查者用力摒气,有时可见到内痔、息肉或锐垂的直肠。发现异常可用时钟方式记录其部位。


    3)触诊 对肛门或直肠的触诊称直肠指诊。检查者戴好手套或指套,涂上润滑剂(如液体石蜡油),用右手示指轻轻按摩肛缘,使肛门括约肌松弛,然后将示指慢慢转入直肠。检查肛管直肠的周壁有无触痛、肿块、狭窄,注意肿块大小、质地、表面光滑度、活动度。在直肠前壁男性可扪及前列腺,女性可扪到子宫颈。示指尖有时可触及盆底,注意有无肿大淋巴结。指套取出时,观察有否染上血迹或粘液。


    2.男性生殖器 检查时需暴露下身,先查外生殖器,再查前列腺和精囊。1)视诊观察阴茎头、尿道口阴茎大小、包皮、冠状沟、阴囊等。2)触诊


    (1)阴茎 注意阴茎海绵体有无压痛、硬结。


    (2)阴囊 被检查者取立位,两大腿稍分开,检查者将两手拇指放在阴囊前面,其余四指放在阴囊后面,双手同时触诊,可作对比。主要检查精索、睾丸、附睾。


    (3)前列腺 前列腺为一有坚韧被膜的附属性腺。嘱被检者取膝胸位或左侧卧位作直肠指诊。检查者带手套,涂润滑油,徐徐插入肛门,前列腺正常时大小如粟子,位于膀胱下方、耻骨联合后,长约2.5cm,表面光滑、坚韧,中间有浅沟为中央沟。


    3.女性生殖器 女性生殖器包括外生殖器与内生殖器,检查时患者需排空膀胱,暴露下身,仰卧于检查台上,小腿屈曲,两大腿外展,检查者需带消毒手套。


    1)视诊 主要观察阴阜、大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及阴道壁(经阴道扩张器检查)。2)触诊 可采用双合诊或下腹部触诊法。主要检查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八、脊柱、四肢及关节


(一)检查方法与内容


    1.脊柱检查 脊柱由26块椎骨、韧带、肌肉和椎间盘连接构成,具有支持平衡、吸收震荡、传导应力、保护脊髓和内脏,并有活动功能。检查基本方法是视诊和触诊,必要时配合叩诊。


    1)生理性弯曲 成人脊柱存在的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使脊柱形成“S”形,称生理性弯曲,于直立位时从侧面观察。再于直立位从背面观察其两肩有无不对称,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是否平行,两臀皱有无不对称,如出现异常说明脊柱存在侧弯。脊柱侧凸的检查为检查者用示指、中指置于脊柱棘突两侧,自上而下以适当压力划压,沿棘突皮肤可出现一条轻度充血线,观察此线是否正直,以判断脊柱有无侧凸。


    2)脊柱活动度 正常脊柱活动包括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四种。检查颈段脊柱时应固定被检查者双肩,检查腰段脊柱须用双手固定被检查者骨盆,然后作脊柱旋转活动检查。在检查时应不时询问被检查者有无疼痛。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检查脊柱压痛时,被检者取端坐位,轻度前屈。检查者用拇指或示指指腹,自上而下依次按压脊柱棘突和横突部、椎旁肌肉。正常应不出现压痛,发现压痛点,常须反复三次加以确认,并根据解剖标志,确认压痛点位置。


    脊柱扣击痛的检查有两种方法。①直接叩击法:用手指尖或扣诊锤直接叩击各个脊椎棘突,常用于胸椎、腰椎病变的检查;②间接叩击法:检查者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者背部,右手握拳以尺侧缘叩击左手背,如被检者出现疼痛,称叩击痛阳性。


    2.四肢与关节 四肢和关节的检查包括形态与运动功能二个方面。正常人左右两侧形态对称,无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且无反常活动,检查时肢体处于功能位或手的休息位。


    1)形态检查


    (1)视诊 观察肢体有无成角、短缩或旋转畸形,关节有无红肿,关节附近肌肉有无萎缩等。


    (2)触诊 触诊内容包括:皮温、压痛点、肿块、骨与关节正常解剖标志是否改变、肌腱与滑囊和周围神经干是否增粗、有无肿块;浮髌试验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平卧位,下肢伸直肌肉放松,检查者一手向远端按压髌上囊部,将可能存在的积液挤向髌骨下方,另一手示指轻压髌骨,髌骨有被积液浮起感觉称为浮髌试验阳性。


    (3)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 在骨突处做好标志,两侧同时测量判断肢体是否存在短缩畸形;选定两下肢相同水平肌肉丰满之处作周径测量后进行比较。


    2)运动与功能检查 四肢关节的运动与功能检查主要观察活动的姿势、范围以及活动时是否引起疼痛,四肢和关节通常作被动活动检查,怀疑神经肌肉疾患则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须检查。

九、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功能与结构复杂,从端脑到末梢神经包括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一定的分布部位,主导着一定的生理功能,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当神经系统某个或某些部位病变时即引起相关的功能障碍,产生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从而可以通过这些症状、体征推断出病变部位所在。因此,在作神经系统检查时,不仅要认真、细致、正确、全面,还要具有相当好的神经系统功能解剖学基础及良好的逻辑思维方法。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包括:脑皮质功能检查、颅神经功能检查及运动系统检查、感觉功能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本章主要介绍运动系统中神经反射检查。


    反射依据刺激部位及反射形式的不同而分为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在神经系统检查中,反射检查最为客观,较少受到被检者主观状态影响,但仍需要被检者完全放松,并在温暖、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1.浅反射 刺激不同部位的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称浅反射。临床上常见的浅反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等。


    1)角膜反射 嘱被检查者眼向内上注视,检查者用细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被检查者角膜,正常时该眼睑迅速闭合,称直接角膜反射。反射弧为三叉神经眼支-桥脑-面神经核。


    2)腹壁反射 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屈曲并拢、放松腹部。用钝针或木签由外向内轻划腹壁。反射作用为该侧腹肌收缩,脐孔略向刺激侧偏移。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为胸髓7~8、9~10、11~12节段。


    3)提睾反射 用钝针或木签由下而上轻划大腿内侧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消失或减弱见于同侧椎体束或生殖股神经损害等。


    4)提肛反射 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致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消失,提示骶髓第5节段反射弧受损。


    2.深反射 指以叩击骨膜或肌腱的方式而引起相应骨骼肌收缩的牵张反射,因通过肌梭等深部感受器传入而故名。深反射检查的记录方式一般为:(-)无反应;(+)迟钝或减弱;(++)正常;()亢进;(#)阵挛。


    1)肱二头肌反射 检查者以左手托扶被检查者放松后屈曲的肘部,并以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以叩诊锤轻叩拇指甲背,正常反应肱二头肌收缩,肘关节屈曲。反射弧中枢在颈髓5~6节段。


    2)肱三头肌反射 被检上肢放松、半屈下垂,检查者以左手托扶于肘窝外,用叩诊锤轻叩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肌腱。正常反应为三头肌收缩、肘关节伸直。反射弧中枢在颈髓7~8节段。


    3)桡骨膜反射 检查者轻托被检查者前臂,使其腕关节放松、下垂,轻叩桡骨茎突。正常反应为前臂旋前、屈肘。反射弧中枢在颈髓5~8节。


    4)膝反射 被检者平卧位,检查者一手在托起膝关节,使髋、膝关节屈曲135度左右(被检者坐位时,一侧下肢髋、膝关节90度屈曲,对侧被检下肢架于其上并自然悬垂),轻叩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下肢伸展。反射弧中枢在腰髓2~4节段。


    5)跟腱反射 被检者仰卧,下肢外旋外展位,髋、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一手推压足掌使踝关节过伸,轻叩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反射孤中枢在骶髓1~2节段。


    3.病理反射 指上运动神经元尤其是锥体束受损时,高级中枢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消弱,低级中枢功能过度释放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上肢病理反射


    (1)霍夫曼征 检查者左手持被检者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示指夹持被检查者中指,稍向上提,使被检查者腕部轻度过伸、掌指放松微屈,然后以右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中指甲背。阳性反应为除中指外的其余四指轻微掌屈,多见于颈髓病变。
    (2)握持反射:用手指轻抚被检者手掌或指掌面,阳性反应为不自主地握住检查者的手指,明显者强握放,有时伴有摸索反射。多见于对侧运动前区病变。


    2)下肢病理反射 虽然刺激方法不同,但是阳性结果表现一致,即拇趾背伸,其他四趾呈扇形展开。


    (1)Babinski征 取位与检查跖反射一样,用竹签或钝针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Chaddock征 用竹签或钝针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mski征。


    (3)Oppenheim征 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Babimski征。


    (4)Gordon征 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mski征。


    (5)Gonda征 将手置于被检查者足外侧两趾背面,向跖面按压后突然放松,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以上5种体征临床意义相同,以Babimski征价值最大


    4.脑膜刺激征 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病况。


    1)颈强直 被检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者枕部,右手按于其胸前作屈颈动作检查。被动屈颈时如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在除外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


    2)Kernig征 被检者仰卧,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后,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将被检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3)Brudzinski征 被检查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被检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5.直腿高举试验 被检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将被检者伸直的下肢在髋关节处屈曲,又称Lasegue征。正常人下肢可抬高70度以上,如不到30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疼痛即为阳性,见于神经根受刺激,如坐骨神经痛等。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加载中....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的资料
    基本操作技能
    急诊操作
    体格检查中常见问答
    考试经验5
    考试经验4
    考试经验3
    考试经验2
    考试经验1
    基本技能操作
    加载中....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