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本站测试中,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常来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医药考试 |医学图谱 |在线动画 |
 |视频下载 |医学课件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医学商城 |医学新知 |
 |医学英语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载中...
加载中...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药考试 >>   >> 学习指导 >> 文章正文
  基本技能操作           ★★★ 【字体:
基本技能操作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7-10


    (二)应用呼吸机的指征


    1.临床指征 呼吸浅、慢,不规则,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欲停或停止,意识障碍,呼吸频数,呼吸频率>35次.分。


    2.血气分析指征 pH<7.20~7.25;PaCO2>9.33~10.7kPa(70~80mmHg);PaO2在吸入FiO20.40,30分后仍<6.67kPa(50mmHg)。


    (三)禁忌证


    1.未经减压及引流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
    2.中等量以上的咯血。


    3.重度肺囊肿或肺大疱。
    4.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之前。
    5.急性心肌梗死。


    (以上均为相对禁忌证)


   (四)准备工作


    1.检查呼吸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管道间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各附件是否齐全,送气道或呼气道内活瓣是否灵敏。
    2.检查电源和地线。


    3.氧气钢瓶内或中心供氧压力是否足够(氧气压力>10kg/cm2)。
    4.湿化器是否清洁。


    (五)操作方法


    1.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


    (1)面罩 适用于神志清楚合作者,短期或间断应用,一般为1~2h。


    (2)气管插管 用于半昏迷,昏迷的重症者,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72h,如经鼻、低压力套囊插管可延长保留时间。


    (3)气管切开 用于长期作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
    2.呼吸机的调节


    (1)通气量 潮气量一般为10~15ml/kg,慢性阻塞肺部疾患常设在8~10ml/k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水肿、肺不张等肺顺应性差者可设在12~15ml/kg。


    (2)吸气.呼气时间 阻塞性通气障碍时吸:呼为1∶2或1∶2.5,并配合慢频率;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吸:呼为1∶1.5,并配合较快频率。应用呼吸机时一般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


    (3)通气压力 肺内轻度病变时常15~20cmH2O压力,中度病变为20~25cmH2O压力,重度病变需25~30cmH2O压力。


    (4)给氧浓度 低浓度氧(24%~28%)不超过40%,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中浓度氧(40%~60%)适用于缺O2而CO2潴留时;高浓度氧(>60%)适用于CO中毒、心源性休克,吸入高浓度氧不应超过1~2天。


    3.通气方式


    (1)控制呼吸 患者的呼吸频率、通气量、气道压力完全受呼吸机控制,适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①容量控制通气是最常用的呼吸方式,优点是可以保证通气量;②容量控制通气+长吸气,又称自动间歇肺泡过度充气,在容量控制的基础上,每100次呼吸中有一次相当于2倍潮气量的长叹气;③压力控制通气,优点是气道压力恒定,不易发生肺的气压伤。


    (2)辅助呼吸 在自发呼吸的基础上,呼吸机补充自主呼吸通气量的不足,呼吸频率由患者控制,吸气的深度由呼吸机控制,适用于轻症或重症患者的恢复期。


    压力支持通气,特点是病人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后,呼吸机给予病人一定的压力支持,达到提高通气量的目的。


    (3)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呼吸机在吸气时将气体压入肺脏,在呼气时仍保持气道内正压,至呼气终末仍处于预定正压水平。一般主张终末正压在5~10cmH2O,适用于肺顺应性差的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肺水肿等。
    (4)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是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呼吸机在吸、呼两相均给予一定正压,把呼吸基线从零提高到一定的正值,使肺泡张开,用于肺顺应性下降及肺不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5)间歇强制通气(IMV)和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在自主呼吸的过程中,呼吸机按照指令定时、间歇地向病人提供预定量的气体,称IMV;如呼吸机间歇提供的气体与患者呼吸同步,即称SIMV。呼吸机的频率一般为2~10次/分。优点是保证通气量,又有利于呼吸肌的锻炼,作为撤离呼吸机的过渡措施。
    4.选择适当的通气方式。


    5.接通电源,打开呼吸机电源开关,调试呼吸机的送气是否正常,确定无漏气。然后将呼吸机送气管道末端与病人面罩或气管导管或金属套管紧密连接好,呼吸机的机械通气即已开始。


    6.机械通气开始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如果呼吸音双侧对称,即可将气管导管或金属套管上的气囊充气(4~6ml),使气管导管与气管壁间的空隙密闭。


    7.在呼吸机通气期间,可根据病人自主呼吸情况选择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监测血气变化及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要自始至终保证呼吸道通畅。
    8.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达到停机要求时,应及时停机。

十一、急救止血术


    (一)适应证


    1.周围血管创伤性出血。


    2.某些特殊部位创伤或病理血管破裂出血。如肝破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
    3.减少手术区域内的出血。


    (二)禁忌证


    1.需要施行断肢(指)再植者不用止血带。


    2.特殊感染截肢不用止血带,如气性坏疽截肢。


    3.凡有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止血带或休克裤。


    (三)准备工作


    1.急救包、纱布垫、纱布、三角巾、四头带或绷带。
    2.橡皮管、弹性橡皮带、空气止血带、休克裤等。
    3.气囊导尿管、三腔二囊管、注射器。


    4.生理盐水及必要的止血药。如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等。


    (四)操作方法


    1.手压止血法 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出血区域近侧动脉干,暂时性控制出血。压迫点应放在易于找到的动脉径路上,压向骨骼方能有效,例如,头、颈部出血,常可指压颞动脉、颌动脉、椎动脉;上肢出血,常可指压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肘动脉、尺、桡动脉;下肢出血,常可指压股动脉、动脉、胫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后,外加绷带缠绕,略施压力,以能适度控制出血而不影响伤部血运为度。四肢的小动脉或静脉出血、头皮下出血多数患者均可获得止血目的。
    3.强屈关节止血法 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无合并骨折或脱位时,立即强屈肘关节或膝关节,并用绷带固定,即可控制出血,以利迅速转送医院。


    4.填塞止血法 广泛而深层软组织创伤,腹股沟或腋窝等部位活动性出血以及内脏实质性脏器破裂,如肝粉碎性破裂出血。可用灭菌纱布或子宫垫填塞伤口,外加包扎固定。在作好彻底止血的准备之前,不得将填入的纱布抽出,以免发生大出血时措手不及。


    5.止血带法 止血带的使用,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并常常在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才选用止血带。常用的止血带有以下各种类型。
    (1)橡皮管止血带 常用弹性较大的橡皮管,便于急救时使用。


    (2)弹性橡皮带(驱血带) 用宽约5cm的弹性橡皮带,抬高患肢,在肢体上重迭加压,包绕几圈,以达到止血目的。


    (3)充气止血带 压迫面宽而软,压力均匀,还有压力表测定压力,比较安全,常用于四肢活动性大出血或四肢手术时采用。


    (五)止血带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止血带绕扎部位 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 压力是使用止血带的关键问题之一。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气止血带,成人上肢需维持在40kPa(300mmHg),下肢以66.7kPa(500mmHg)为宜。


    3.持续时间 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4.止血带的解除 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观察下放松止血带。若止血带缠扎过久,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放松止血带。


    5.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6.要求有明显标志,说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十二、电动吸引器吸痰术


    (一)目的


    利用负压原理,将患者呼吸道内粘稠痰液或误吸的异物吸出,达到清理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


    (二)操作准备


    1.用物准备 电动吸引器1架、治疗盘内盛无菌持物钳、有盖罐2只(或用一次性吸痰管)、镊子、弯盘、纱布,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拉舌器、多头电插板等。
    2.备齐用物携到床边,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三)操作要点


    1.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道是否通畅。


    2.将患者的头转向一侧,昏迷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启开,折叠导管末端,将吸痰管由口颊部插至咽部,在患者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如口腔吸痰有困难,可从鼻腔插入,有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可直接插入,插入一定深度时,立即放开导管折叠处,进行吸痰。
    3.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从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如此反复直到吸净。


    4.每次插入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氧,导管退出后,应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防导管被痰液阻塞。


    5.操作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并将吸痰玻璃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
    6.做好心理护理。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用物,每日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勤做口腔护理。


    2.如痰液粘稠,可叩拍胸背,以振动痰液或交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3.患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


    4.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呼吸频率的改变,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
    5.定时吸痰,如发现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应及时抽吸。

 

 

十三、氧气雾化吸入术


   (一)目的


    利用高速氧气气流把药液吹成雾状,吸入患者呼吸道,达到治疗目的。


   (二)操作准备


    1.用物准备 雾化吸入器1套,药液(遵医嘱),氧气装置1套。
    2.按医嘱抽吸药液,用5ml蒸馏水溶解或稀释,注入雾化器。


    3.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重症者取卧位,协助患者漱口,清洁口腔。


    (三)操作要点


    1.打开氧气开关,调节流量至每分钟5~10L,用一手压紧雾化器口,检查吸气管口喷出雾状药液是否均匀。


    2.患者手持雾化器,把喷气管放入口中,紧闭口唇,吸气时用手指按住气口,呼气时松开,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药液喷完为止,一般需10~15min。


    3.治疗结束,关闭氧气,协助患者漱口,清理用物,雾化器按常规消毒处理,备用。


    (四)注意事项


    1.在氧气雾化吸入时,严禁接触烟火和易燃物品。


    2.在操作过程中,嘱患者将喷气口放在舌根部,作深吸气吸氧后,最好再屏气1~2秒,则效果更好。

十四、脊柱损伤现场搬运


    (一)运送工具


    硬担架或用木板(门板)。


    (二)搬运要点


    1.先使伤员两下肢伸直、靠拢,两上肢也伸直、贴于身旁,木板或硬担架放在伤员一侧,2~3人扶伤员躯干,使成一整体滚动至木板上,或3人用手同时将伤员平直托,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禁止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因这些方法将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椎骨和脊髓的损伤。


    2.对颈椎损伤的伤员,要有专人托扶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同滚动,或由伤员自己双手托住头部,缓慢搬移。严禁随便强行搬动头部。睡到木板上后,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颈两侧加以固定。

十五、外科基本操作———清创缝合术


    (一)适应证


    新鲜创伤伤口。


    (二)禁忌证


    化脓感染伤口不宜缝合。


    (三)准备工作


    1.器械准备 消毒钳、持针器、镊子(有齿及无齿镊)、缝合线、剪刀、引流条或橡皮膜、外用生理盐水、纱布、棉垫、绷带、胶布、75%酒精等。
    2.手术者洗手,戴手套。


    (四)操作方法


    1.清洗去污 ①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②剪去毛发,除去伤口周围的污垢油腻(用肥皂水、松节油),用外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周围皮肤。


    2.伤口的处理 ①常规麻醉后,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取掉覆盖伤口的纱布,铺无菌巾。换手套,穿无菌手术衣;②检查伤口,清除血凝块和异物;③切除失去活力的组织;④必要时可扩大伤口,以便处理深部创伤组织;⑤伤口内彻底止血;⑥最后再次用无菌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


    3.缝合伤口 ①更换手术单、器械和手术者手套;②按组织层次缝合创缘;③污染严重或留有死腔时应置引流物或延期缝合皮肤。


    4.伤口覆盖无菌纱布或棉垫,以胶布固定。

十七、手术区消毒方法(拟腹部手术———胃切除术)


    (一)目的


    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的要求。


    (二)手术区消毒范围的确定


    人体不同部位不同性质手术有不同的手术消毒区,以腹部手术———胃切除术为例,手术消毒区范围:上界为两侧腋窝皱褶处连线,也有为两乳头连线;下界至下肢股骨上1.3处(相当于会阴部水平线);两侧界为腋前线。


    (三)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


    1.涂擦消毒液时应由手术中心向四周涂擦(如为感染伤口或肛门区手术,则自手术区外周涂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皮肤。


    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如有手术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3.消毒时常用2.5%~3%碘酊涂擦皮肤,待碘酊干后,再以75%酒精涂擦两遍,将碘酊擦净。也可用0.5%碘尔康溶液或1∶1000苯扎溴铵溶液涂擦两遍消毒。

十六、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一)适用范围


    任何一种洗手方法,都不能完全消灭皮肤深处的细菌,这些细菌在手术过程中逐渐移行到皮肤表面并迅速繁殖生长,故洗手之后必须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无菌手套,方可进行手术。


    (二)准备工作


    1.在穿无菌手术衣与戴无菌手套前,手术人员必须洗手,并经消毒液泡手和晾干。
    2.无菌手术衣包事先由巡回护士打开,无菌手套亦由巡回护士备好。


    (三)操作方法


    1.穿无菌手术衣方法


    (1)从已打开的无菌衣包内取出无菌手术衣一件,在手术间内找一较空旷的地方穿衣。先认准衣领,用双手提起衣领的两角,充分抖开手术衣,注意勿将手术衣的外面对着自己。


    (2)看准袖筒的入口,将衣服轻轻抛起,双手迅速同时伸入袖筒内,两臂向前平举伸直,此时由巡回护士在后面拉紧衣带,双手即可伸出袖口。


    (3)双手在身前交叉提起腰带,由巡回护士在背后接过腰带并协助系好腰带和后面的衣带。


    2.戴无菌手套方法


    (1)穿好手术衣后,取出手套包(或盒)内的无菌滑石粉小纸包,将滑石粉撒在手心,然后均匀地抹在手指、手掌和手背上,再取无菌手套一副。


    (2)取手套时只能捏住手套口的翻折部,不能用手接触手套外面。


    (3)对好两只手套,使两只手套的拇指对向前方并靠拢。右手提起手套,左手插入手套内,并使各手指尽量深地插入相应指筒末端。再将已戴手套的左手指插入右侧手套口翻折部之下,将右侧手套拿稳,然后再将右手插入右侧手套内,最后将手套套口翻折部翻转包盖于手术衣的袖口上。


    (4)用消毒外用生理盐水洗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四)注意事项


    1.戴干无菌手套时应先穿衣后戴手套。
    2.戴湿无菌手套时应先戴手套后穿衣。

十八、外科手术后拆线法


     (一)适应证


    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全身无异常表现,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


    2.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


    (二)禁忌证


    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


    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


    (三)准备工作


    无菌换药包,小镊子2把,拆线剪刀及无菌敷料等。


  (四)操作方法


    1.取下切口上的敷料,用酒精由切口向周围消毒皮肤一遍。


    2.用镊子将线头提起,将埋在皮内的线段拉出针眼之外少许,在该处用剪刀剪断,以镊子向剪线侧拉出缝线。


    3.再用酒精消毒皮肤一遍后覆盖纱布,胶布固定。

十九、换药术


    (一)目的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三)准备工作


    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 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攸锁或氯亚明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四)操作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攸锁或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二十、穿、脱隔离衣


    (一)适用范围


    下列情况需穿隔离衣:①进入严格隔离病区时,需穿隔离衣;②检查、护理需特殊隔离患者,工作服可能受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体液沾染时,需穿隔离衣;③进入易引起院内播散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室和需要特别隔离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和早产儿等)的医护人员均需穿隔离衣。


    (二)准备工作


    穿衣前须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至前臂以上并行清洁洗手。


    (三)操作方法


    1.穿衣


(1)    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自己将衣领向外折,对齐肩缝,露出袖笼。


(2)    左手伸入袖内并上抖,依法穿好另一袖,两手上举,将衣袖尽量抖上。


(3)    两手持衣领顺边缘向后扣好领扣,然后系好袖口。


(4)    双手在腰带下约5cm处平行向后移动至背后,捏住身后衣服正面的边缘,两侧对齐,然后向一侧按压折叠,系好腰带。


    2.脱衣


(1)    解开腰带的活结再解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袖下,尽量暴露双手前臂。


(2)    双手于消毒液中浸泡清洗,并用毛刷按前臂、腕部、手掌、手背、指缝、指甲、指尖顺序刷洗两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    洗手后拭干,解开衣领,一手伸入另一手的衣袖口,拉下衣袖包住手,用遮盖着的手从另一袖的外面拉下包住手。


(4)    两手于袖内松开腰带,然后双手先后退出,手持衣领,整理后,按规定挂好。


(5)    如脱衣备洗,应使清洁面在外将衣卷好,投入污衣袋中。

 

上一页  [1] [2]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加载中....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的资料
    基本操作技能
    急诊操作
    体格检查中常见问答
    考试经验5
    考试经验4
    考试经验3
    考试经验2
    考试经验1
    体格检查3
    加载中....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