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级公共营养师知识复习:蛋白质的供给量
蛋白质的供给量
⑴人体每日的正常新陈代谢活动会损失约20克以上的蛋白质。如皮肤、毛发、粘膜等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因此排出的氮 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的消耗,故称为“必要的氮损失”。当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能满足机体能量供应需要,或蛋白质摄入过多时,蛋白质即被用来供能,或 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故从理论上讲,在保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合理补充的前题下,人体每日只需从膳食中获得相当于“必要的氮损失”量的蛋白质,即可满 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即20克左右。
但由于蛋白质还承担少量的供能任务,且还受到消化、吸收、利用率波动的影响等。故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大于理论值。
食物蛋白质的实际日供给量世界各国的标准并不一致。这与各国人群的体质特征、饮食习惯与食物构成等因素有关。不过,各国在设计食物蛋白质的实际日供给量时,都会考虑一个具有较大安全性的供给量。
我国营养界推荐的中国人群食物蛋白质日供给量为:一般占日摄入总能量的10%~15%,其中成年人为10%~12%,儿童为12%~14%。若換算成重量值,成年人为每日每公斤(kg)体重1~1.2g为宜,一般约为70g左右;儿童、孕妇、乳母应适当增加。
⑵氮平衡
当人从每日膳食中摄入的蛋白质的质和量均适宜时,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应相等,这被称为“氮的总平衡”。人体内的蛋白质总是处于不断分解与合成的 动态平衡中,以满足组织蛋白更新与修复的需要。故人体内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特别是肠道和骨髓内蛋白质的更新速度更快。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体内蛋 白质合成率和速度不同,如新生儿和婴儿的合成率和速度最高。
营养学中反映人体内的蛋白质动态平衡的测定指标物是“氮”。通过,了解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来反映人体内的蛋白质动态平衡的情况。 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
所谓氮平衡即表述的是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其关系式如下:
B=I-(U+F+S)
B:氮平衡;I:摄入氮;U:尿氮;F;粪氮;S:皮肤等氮损失
当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时为“零氮平衡”。通常,健康成年人应在维持零氮平衡的基础上富裕5%;而儿童、孕妇及康复期病人,由于体内需要用更多的蛋白质来合成新的组织,或合成生物酶和激素以满足其生理需要,故摄入氮量应多于排出氮量,此即“正氮平衡”。
当饥饿或患病时,蛋白质摄入量偏低,而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或分解加剧,消耗量增加,氮的排出量即可超过摄入量,即所谓“负氮平衡”。“负氮平衡”状态可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及妨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