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湖北省医学高级副主任医师职称晋升普通内科学考试题库(四)
第六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 论
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着的内外界环境并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人体必须依赖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配合和调控,使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共同担负起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运动、衰老和病态等生命现象。内分泌系统除其固有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和胰岛)外,尚有分布在心血管、胃肠、肾、脂肪组织、脑(尤其下丘脑)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传递(内分泌),也可通过细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旁分泌),乃至所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自分泌),更有细胞内的化学物直接作用在自身细胞称为胞内分泌(intracrine)。内分泌系统辅助神经系统将体液性信息物质传递到全身各靶细胞,发挥其对细胞的生物作用。激素要在细胞发挥作用必须具有识别微量激素的受体,并在与激素结合后,改变受体的立体构象,进而通过第二信使在细胞内进行信号放大和转导,促进蛋白合成和酶促反应,表达其生物学活性。
对内分泌学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www.lindalemus.com①腺体内分泌学研究:将内分泌腺切除,观察切除前、后的生理生化改变以及激素补充后的恢复情况,丰富了对各个内分泌腺的认识。②组织内分泌学研究:激素的提纯及其抗体制备,经放射免疫测定,奠定了微量激素测定的特异性和高度敏感性,由此又推动了微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微量激素可精确测定。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利用抗体与细胞表面或内部高分子(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对进行定位研究有积极意义,如胰岛p细胞分泌颗粒的胞吐(exocytosis)的研究。③分子内分泌学研究:目前内分泌学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研究,通过激素基因、受体克隆、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的调控、基因点突变、基因缺失和敲除、基因插人的研究,探讨激素作用机制、细胞内信号放大与转录以及细胞代谢、增生、分化、凋亡等热点。国内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激素及其类似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
【激素分类与生化】
(一)激素分类
已知的激素和化学介质达150种,根据其化学特性可将激素分为四类:
1.肽类激素 蛋白质和肽类激素都是由多肽组成,经基因转录,翻译出蛋白质和肽类激素前体,经裂解和(或)加工形成具有活性的物质而发挥作用。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例如前甲状旁腺素原可转变为甲状旁腺素原,再转变为甲状旁腺素;类似转变见于胰岛素,它是由一条长链多肽经蛋白酶水解而成。激素原如阿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在不同细胞可降解为多种激素。降钙素基因在不同组织的mRNA,可翻译出不同的肽,如在神经细胞内转变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而在甲状腺透明细胞内转变为降钙素。
2.氨基酸类激素 甲状腺素(T4)和小部分三碘甲腺原氨酸(T3)系在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中经酪氨酸碘化和偶联而成,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T4、T3在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经多个步骤而合成并贮存于滤泡胶质,然后再由滤泡上皮细胞所释放。
3.胺类激素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可由酪氨酸转化而来,需要多个酶的参与。5-羟色胺(血清素)则来自色氨酸,经过脱羧和羟化而成。褪黑素(melatonin)也来自色氨酸。
4.类固醇激素 核心为环戊烷多氢菲,肾上腺和性腺可将胆固醇经过多个酶(如链裂酶、羟化酶、脱氢酶、异构酶等)的参与和作用,转变成为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盐皮质激素(醛固酮)、雄性激素(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睾酮)。睾丸主要产生睾酮和二氢睾酮,卵巢主要产生雌二醇和孕酮。维生素D3由皮肤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和一定温度下合成,然后需经肝25羟化,再经肾1α羟化,形成活性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
(二)激素降解与转换
激素通过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而转运到靶细胞部位发挥作用,并经肝肾和靶细胞代谢降解而灭活。血液中肽类激素的半衰期仅3~7分钟,而非水溶性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类固醇激素则与转运蛋白(甲状腺素、皮质类固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白蛋白)结合半衰期可延长。激素浓度和转运蛋白结合量、亲和性均可影响其结合型和游离型激素的比值。游离型激素可进入细胞内发挥其生物作用并参与激素合成的反馈调节。
血浆激素浓度(PL)依赖于激素分泌率(SR)及其代谢率和排出率,即代谢清除率(MCR),PL=SR/MCR。肽类激素经蛋白酶水解;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甲状腺激素经脱碘、脱氨基、解除偶联而降解;而类固醇激素经还原、羟化并转变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水溶性物质由胆汁和尿中排出。激素的分泌、在血中与蛋白结合及其最终降解,使激素水平保持动态平衡,而其中最主要决定因素是激素的生成和分泌率。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要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转变为具有活性的激素,如T4转变为T3,以便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根据激素受体所在部位不同,可将激素作用机制分为两类:①肽类激素、胺类激素、细胞因子、前列腺素作用于细胞膜受体;②类固醇激素、T3、维生素D、视黄酸(维生素A酸)作用于细胞核内受体(表7-1-1)。受体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识别微量的激素,二是与激素结合后可将信息在细胞内转变为生物活性作用。
1.细胞膜受体 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种类很多,作用机制比较复杂,按不同作用机制可将细胞膜受体分为四类。可以通过磷酸化和非磷酸化途经介导各种生物反应(图7-1-1)。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可以通过刺激(或抑制)cAMP、PKA途径;或通过钙调蛋白,Ca2+依赖性激酶通路;也可通过活化K+、Ca2+通道;或则通过磷脂酶C、DAG、IP3、PKC、电压门控Ca2+通道等而发挥其生物作用。激素与受体结合可使受体构象发生改变,可使Gs(兴奋性G蛋白)或Gi(抑制性G蛋白)的α、β、γ亚单位三者中的α亚单位与鸟苷三磷酸(GTP)结合到激素-受体复合物,从而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促使(或抑制)ATP转变为cAMP(第二信使),cAMP与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调节亚单位结合,从而释放催化亚单位并激活蛋白激酶,进入细胞核后,使转录因子磷酸化并激活,医 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促进mRNA和蛋白合成,产生相应生物反应。Gsα蛋白本身具有ATP酶活性,可使ATP转变为ADP,从而再与Gβ、Gγ结合而失活,终止生物作用。受体磷酸化可与抑制蛋白相互作用而脱敏,从而解除其生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