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脱机的模式(尚无足够证据说明哪种方法更好)
# 按医师的习惯选择:自主呼吸试验、T管或CPAP 1-2小时后计算Tobin指数。
# 减少SIMV频率(每12小时减少2-4次/分)→调低PS→T管。
# PS模式下逐渐调低PS直至CPAP(IPAP=PEEP)或T管。
# 脱机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决定何时拔管。
7. 脱机失败的因素及解决方案(用FAIL TO WEAN有助于记忆)
# F(fluid overload)容量过多→必要时利尿。
# A(airway resistance)气道阻力→检查气管插管,看是有堵塞还是内径过小,充分吸痰,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 I(infection)感染→脱机前必须充分控制感染。
#(lying down)平卧位通气血流不匹配→抬高床头。
# T(thyroid, drug toxity)甲状腺功能,药物毒副作用→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医嘱单。
# O(oxygen)氧气→脱机时提高FiO2。
# W(wheezing)喘鸣→予雾化解痉治疗。
# E(electrolytes, eating)电解质,进食→纠正K/Mg/P/Ca异常,足够的营养支持。
# A(anti-inflammatory)抗炎→哮喘/COPD病人需要激素治疗。
# N(neuromuscular disease)神经肌肉病变→考虑重症肌无力、脊髓侧索硬化、危重病多发神经肌病、类固醇性/瘫痪性神经疾病等;注意保证病人意识清醒。
8. 何时气管切开
# 若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可能较长,通常在开始通气后第2周行气管切开(可提高病人舒适度,并有利于清除分泌物)。
#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更早气切能否改善预后。
# 若病人有机会近期脱机,则保持气管插管在3周以内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