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大纲
一、概述
中医妇科学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妇女一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机理及其经、带、胎、产、杂诸病证的诊治规律及防病治病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治妇科病的理论研究更深入,诊治妇科病的面更广泛、疗效亦获得相应提高。
中医妇科的医务人员是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内科辨证论治的技能及西医妇产科的理论和实践作为基础,为了综合水平的提高,培训时必须注意到相关学科的培养,以提高和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二、培训目标
凡高等院校中医本科的应届毕业生为当然的培养对象,必须按细则予以培养考核。
培养医德高尚、作风正派、中医基础知识扎实、医学知识全面、有实际临床工作能力的中
医妇科主治医师为本培养的目标。
三、培养要求
1、政治思想与医德医风:要教育其献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中医学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病人生命、安全、健康负责;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文明行医,礼貌待人,决不借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专业技能:对中医妇科住院医师的培养教育分为前三年后二年两个阶段。前三年的要求是:写好中医妇科病历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予以正确处理;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处理,能提出独立而全面的见解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提高会诊能力和水平,提高妇科急诊的诊断、抢救及处理能力,并能轮转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西医内分泌等科目,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后二年的要求是:熟练、准确地诊断、处理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要求能够发挥中医的综合诊疗优势,运用中医的多种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等)较好地完成疑难病症诊治和院内各科的会诊任务,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妇科的中、小手术。
3、医学理论:要求精读中医妇科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大型参考书《实用中医妇科学》、西医妇科教材《妇产科学》,通读《金匮要略妇人篇》、《傅青主妇科》、《景岳全书妇人规》等,并结合临床实践,撰写读书心得体会,阅读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医学刊物,写好文摘和笔记。
4、医古文及专业外语:
研读《新编医古文》等,以及专业外语教材(日、英文自编教材)。
四、培养内容和方法
第一阶段(第一年~第三年)
第一阶段为中医妇科基础培养阶段。培养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掌握中医妇科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对中医妇科各专科所涉及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对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有较详细的了解和一定的处理能力;打好中医妇科临床工作基础。培养方法为在安排轮转,中医妇科门诊及明房不少于二年时间,兼顾相关科室,实行科室领导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完成。
轮转科室:中医妇科门诊及病房21个月,具体时间由各单位自行安排,中医内科6个月,西医妇科6个月,
[中医妇科]21个月,包括病房门诊。
(一)病种和病证
月经病(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少、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病经、经期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头晕、经行身痛、经行水肿、经行乳房胀痛等)、带下病(白带、黄带、青带、赤带、五色带)、妊娠病(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腹痛、胎萎不长等)、产后病(产后发热、产后恶露不净、产后腹痛、产后大便难等)、杂病(梅核气、脏躁症、阴挺、不孕症等)。
产后病――产后血晕、产后痉症、三冲、三急、三病。
杂病――?Y
(二)理论知识
要求掌握: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知识,妇女生理特点,经、孕、产、乳的机理,女性生殖器的生理及解剖,中医妇科发展概况,中医妇科病因、病机、病理、辨证论治规律,经带胎产乳、杂各病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及阴阳、寒热、虚实的辨证特点和基本方药。
要求了解:中医妇科学发展中的学术流派及各家学说,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及成就。
(三)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
1、中医妇科病症的辨证论治的基本技能、中西医结合的双重诊断。
2、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的常用方药及其加减。
要求了解: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妇产科常见病的进展、新方法和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