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地建设 培训基地的数量及其布局,根据临床医师岗位需求、毕业生数量和基地培训能力科学设定,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培训基地标准,在教学条件、支撑条件、师资条件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加快建设。到201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包括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医院达到448家,其中,遴选出100家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基地。到202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包括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医院达到1120家,培训水平和质量达到国家统一设定的标准要求。
4.信息管理 2015年前,建成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招收、数据直报系统,全面推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2020年前,全面建成国家与各省(区、市)无缝对接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对住院医师招收匹配、培训管理、考核实施等核心环节,实现实时、动态、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医师培训制度
2015年前,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设置、基地建设、培训管理、招收、考核等有关标准、办法的制定工作。各省(区、市)要制订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健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顺利展开。2020年前,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人员管理、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制度,研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院校医学教育、专业学位及职称评定、医师执业注册及定期考核、专科医师准入等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和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加强培训质量管理
2015年前,制订统一的考试考核大纲,实行师资考核医.学全在.线提供.、准入、动态管理、持证上岗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加快推进培训基地建设。根据培训需求开发网络教学课件,探索开展模拟仿真教学、移动学习平台、数字化教学系统等现代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考核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培训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承担培训任务的带教师资,应当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中指导带教师资条件要求。2020年前,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和保障体系,严格检查考评和全过程监督管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与培训需要,最终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保障培训质量的目标。
(三)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2015年前,各地要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同、行业牵头、多方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协调编制、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部门等,健全工作机制,制订政策,发布相关实施细则。明确政府、行业组织和培训基地的职能分工,充分发挥中国医师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制订培训标准,开展考核认证,研究、指导、监督、检查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各省(区、市)建立健全分级管理体系,具体落实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形成多部门参与医.学全在.线提供.、协同推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格局。
(四)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研究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形成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平台为核心、省级管理系统为主干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培训动态、网络监控、信息发布等全过程的实时管理。深化数据综合利用,切实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综合决策支持和监管水平。
详情内容: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
更多住院医师规范化考试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