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
1)临床表现:潜伏期表现。各型疟疾的典型发作过程;疟疾的凶险发作;脑型、型、胃肠型疟疾的临床表现;再燃与复发。
2)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典型发作表现,实验室检查;血象、血片、骨髓涂片查疟原虫方法及诊断意义,诊断性治疗。
3)与伤寒、败血症、中毒性菌痢等急性发热疾病的鉴别诊断。
4)治疗:常用抗疟药;控制临床发作、消灭裂殖体的药物;防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氯喹);用于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一般病例及耐药疟疾的治疗。
2.熟悉:
1)发病机制:疟疾临床发作的原理(贫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肝脾大、脑部变化)。
2)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与带疟原虫者);传播途径(通过传播媒介鞍蚊叮咬);易感性:流行特点:地区分布、季节性。
3.了解:
1)病原学:4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及其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2)预防措施:消灭人体内的疟原虫;灭蚊,避免被蚊虫叮咬;预防用药;免疫预防。
囊尾蚴病
1.掌握:
1)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脑囊虫病、皮下组织和肌肉的囊虫病、眼囊虫病)。
2)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X线、CT、MR检查及免疫学检查在诊断上的意义。
3)治疗和治疗注意事项:必须住院治疗;病原治疗的药物选择、疗程及反复治疗,常用药物:吡喹酮、丙硫咪唑;手术摘除、
2.熟悉:
1)发病机制:视寄生部位(脑、眼、皮下组织等)不同而不同。
2)流行病学:传染源(猪肉绦虫病者);传播途径(异体感染,内源性及外源性自身感染):人群易感性;地区分布。
3.了解:
1)病原学:猪囊蚴的形态和生活史(与猪肉绦虫病的关系)。
2)预防措施:猪肉绦虫病的切底治疗,饮食及个人卫生。
1.掌握:
1)临床表现。
2)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大便肝吸虫卵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2.熟悉:
1)治疗:病原治疗的药物选择。常用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
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生食鱼肉、虾);人群易感性:与饮食习惯及嗜好有关。
3.了解:
1)病原学。
2)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七)其他
1)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2)抗病毒药物的选择、进展及作用机制。
3)寄生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4)长期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医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
6)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的应用。
更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