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或与可疑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临床上有发热、腹泻、大便多样易变并有猩臭味,对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病程迁延不愈等特点诊断。粪便、血液及尿液培养获得病原菌者,即可诊断。鼠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凝集试验效价≥1:160亦有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他沙门氏菌感染相鉴别。
[治疗]
(一)胃肠炎型
1.食物中毒型 为短期自限性疾病,治疗应着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可不应用抗菌药物。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或慢性肠道感染等患者继发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应即时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2.慢性迁延型 治疗措施是:①加强支持疗法补充各种维生素、铁剂、胃蛋白酶、胰酶等;补充热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间歇给予新鲜血液或血浆,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水解蛋白等。②增强免疫功能针对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采用免疫增强剂治疗,可酌情选用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③病原治疗(见败血症型)。
(二)败血症型 根据所培养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株药敏测定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或选用患者病后从未使用过的抗菌药物。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可根据病情选择2~3种联合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有强大杀灭作用,且抗菌活性10倍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是氨苄青霉素的400倍。其药物有: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头孢三嗪(菌必治)、头孢氧哌唑(先锋必)、头孢氨噻肟等。近年来,由于新耐药菌株的产生,使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壁,难以杀灭进入细胞内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喹诺酮类药物可进入细胞内,通过拮抗细菌DNA旋转酶,而阻断细菌DNA的复制,快速消灭细菌。此类药物有氟哌酸、氟嗪哌酸、氟嗪酸和氟啶酸。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对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动物传染源应给予及时处理。
(二)切断传播径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对病畜、病禽及其污染的食品,应消毒处理。防止医院内感染,特别是产房、儿科病房和传染病房,应防止病房内流行,一旦发现,要彻底消毒,一般擦试及烟熏多难凑效,床垫、被褥宜高压密闭消毒。严密隔离,防止患者污染环境。必要时应停诊处理。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三)保护易感者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可以加强婴儿肠道的被动免疫,防止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本病尚无菌苗供预防注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