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主管护师:《答疑周刊》2018年第48期
【解答】腹水在腹腔内的压力其实对于促进门静脉的回流是有一定作用的,大量排放腹水,腹腔压力骤降,门静脉淤血,使入肝血流减少,导致肝细胞缺氧坏死,可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大量放腹水及利尿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减低与缺氧,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使血氨增高。进食少、呕吐、腹泻、排钾利尿、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及腹水等,均可导致低钾性碱中毒,从而促进NH3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
2.【问题】水肿型胰腺炎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分型依据。
【解答】两者的鉴别主要是从发病和临床表现来鉴别: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发病较轻,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患者常表现为起病急骤,出血患者常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多表现为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网膜、系膜组织被渗出的胰酶所消化。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Cullen征:是坏死胰腺炎继发感染后期病例腰部水肿,皮肤呈片状青紫色改变称Grey-Turner征;脐周皮肤呈青紫色改变称Cullen征。这种皮肤青紫色改变是胰液外溢至皮下组织间隙,溶解皮下脂肪,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也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3.【问题】如何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和菌痢。
【解答】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天,和高热、腹痛。体征与病期和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病人往往有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尤为明显。中毒性巨结肠时可有腹胀、发热和急腹症征象。由于频繁腹泻,肛周皮肤可有擦伤、剥脱。还可发生肛周炎症如肛裂或肛瘘,虽然后者在Crohn病中更为常见。直肠指检感疼痛。皮肤、黏膜、舌、关节和眼部的检查极为重要。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中毒性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无,病情凶险。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转为慢性者,可能是未经及时正规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
1.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4.【问题】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发病机制一样吗?
【解答】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仅少数病人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绝大多数病人与急性肾炎无关,病因不明,起病即属慢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或皮肤感染(脓疱疮)后,感染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引起双侧肾脏弥漫性的炎症反应。现多认为链球菌的细胞质或分泌蛋白的某些成分可能为主要致病抗原,引起免疫反应后可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沉积于肾小球而致病,或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与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IC)而致病。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并可吸引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引起肾脏病变。
热点关注:
医学全在线网会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护师考试信息,愿广大考生及时关注主管护师考试网。